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 |
第 3 頁:答案及解析:單項選擇題;填空題 |
第 4 頁:答案及解析:簡答題;論述題 |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各種心理機能所能達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達到成熟水平的時期等因人而異。致使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少年英才,有人長于數理運算,有人善于言辭。
2.B[解析]埃里克森將個體的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同時指出了每一個階段的主要發展任務。
①嬰兒期(0~2歲):滿足生理上的需求,發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②兒童早期(2~4歲):獲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慮,體驗意志的實現;
③學前期(4~7歲):獲得主動感和克服內疚感,體驗目的的實現;
④學齡期(7~12歲):獲得勤奮感而克服自卑感,體驗能力的實現;
⑤青年期(12~18歲):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亂,體驗忠誠的實現;
⑥成年早期(18~25歲):獲得親密感以避免孤獨感,體驗愛情的實現;
⑦成年中期(25~50歲):獲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滯感,體驗關懷的實現;
⑧成年晚期(50歲至死亡):獲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厭倦感,體驗智慧的實現。
3.B[解析]可逆性指改變人的思維方向,使之回到起點。前運算階段的兒童不能這樣思維。
4.C[解析]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的認知結構中已經具有了抽象觀念,因而能夠進行邏輯推理,這個階段的標志是守恒觀念的形成。
5.A[解析]高尚的學習動機的核心是利他主義,學生把當前的學習同國家和社會的利益聯系在一起。
6.B[解析]陳述性知識主要說明事物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是個人可以有意識地回憶出來的關于事物及其關系的知識。例如歷史事實、數學原理、觀點信念都屬于陳述性知識。
7.B[解析]教師在書寫板書時,要求盡量用白色粉筆,主要突出與黑板顏色的差異,方便學生識別,因此所依據的感知規律是差異律。
8.D[解析]成就動機理論認為個人在某一行為上的成就動機等于他趨向成功的傾向的強度減去避免失敗的傾向的強度。對避免失敗者而言,為避免失敗,他們會避免比較難的任務,選擇容易的任務或非常難的任務。
9.D[解析]影響學習遷移的因素有很多,分為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主觀因素包括:學習者的分析與概括能力,學習者的遷移心向,認知策略與元認知;客觀因素包括:學習材料的相似性,學習情境的相似性,教師的指導。認知結構屬于主觀因素,因此,答案為D。
10.B[解析]發散思維的三個特征: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
11.D[解析]自我調控指對自己的管理控制,如自我檢查、自我約束、自我調節。
12.D[解析]運用所學概念識別同類事物的能力屬于智慧技能的學習。認知策略指運用如何學習、記憶、思維的規則支配人的學習、記憶或認知行為,并提高學習效率的能力。言語信息指掌握以言語信息形式傳遞的內容,或學習結果以言語信息表達出來。動作技能即通過練習獲得的、按一定規則協調自身肌肉運動的能力。
13.C[解析]內部動機是由內部心理因素轉化而成,近景、遠景是由學習動機與學習活動的關系及其作用情境來劃分的。
14.D[解析]繼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之后,心理學出現了第三大勢力——人本主義,而后又出現了建構主義。
15.D[解析]合作學習指在學習中由幾個能力不同的學生組成小組共同學習,并強調小組之間的互動。
二、填空題
1.智力超常
2.邏輯思維
3.規范要求
4.大好
5.共同活動
6.認知協調情感和諧行動一致
7.班杜拉
8.成敗經驗
9.先快后慢
10.模仿
11.心境低落
12.學習心理個別差異及其原因
13.近景的直接性動機遠景的間接性動機
14.抽象思維
15.獨特性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