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4 頁:多選題 |
第 6 頁:判斷題 |
第 7 頁:情境題 |
三、判斷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51、積極分子的隊伍是穩定不變的。 ( )
52、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是指導學生學習。 ( )
53、教學大綱是衡量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質量的標準。 ( )
54、學校教育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時期的產物。 ( )
55、我國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學教育規定為義務教育是在1986年。 ( )
56、教育上的“拔苗助長”違背了人的身心發展的順序性規律。 ( )
57、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與生產實踐相分離和對立的特點。 ( )
58、嚴格意義上的學校教育系統在17世紀下半期已經基本形成。 ( )
59、弗洛伊德把“基因復制”看做決定人的一切行為的本質力量。 ( )
60、來自西方發達國家的資料表明,教學效果同教師的智力有顯著的相關。 ( )
61、注重身心和諧發展,教育內容比較豐富,教育方法比較靈活的是斯巴達的教育。 ( )
62、所謂選修課,是一種對必修課起輔助作用的補充性課程。 ( )
63、教學中師生之間就是教師教、學生學的單向授一受的關系。 ( )
64、不同時期的社會德育的內容不同,所以德育不具有歷史性。 ( )
65、中國早在夏代就有了學校教育形態。 ( )
66、世界上第一項義務教育法是英國頒布的。 ( )
67、教學在學校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 ( )
68、最早在大學講授教育學的教育家是夸美紐斯。( )
69、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意味著均衡發展。 ( )
70、小學生的道德感是比較模糊的。 ( )
編輯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