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節 概論 |
第 2 頁:第二節 口腔頜面部創傷的急救 |
第 3 頁:第三節 口腔頜面部軟組織創傷 |
第 4 頁:第四節 口腔頜面部硬組織創傷 |
第三節 口腔頜面部軟組織創傷
(一)口腔頜面部軟組織創傷類型、臨床表現和處理原則
口腔頜面部軟組織傷可以單獨發生,也可以與頜骨骨折同時發生。根據傷因和傷情不同可分為擦傷、挫傷、切割傷、刺傷、挫裂傷、撕裂傷、咬傷及火器傷等。各類損傷的臨床癥狀和處理方法也各有其特點。
1.擦傷 其特點是皮膚表層破損,創面常附著泥沙或其他異物,有點片狀創面或少量點狀出血,由于皮膚感覺神經末梢暴露,痛感明顯。擦傷的治療主要是清洗創面,去除附著的異物,防止感染。可用無菌凡士林紗布覆蓋,或任其干燥結痂,自行愈合。
2.挫傷 是皮下及深部組織遭受力的擠壓損傷而無開放創口。傷處的小血管和淋巴管破裂,常有組織內滲血而形成瘀斑,甚至發生血腫。主要特點是局部皮膚變色、腫脹和疼痛。挫傷的治療主要是止血、止痛、預防感染、促進血腫吸收和恢復功能。早期可用冷敷和加壓包扎止血。如血腫較大,可在無菌條件下,用粗針頭將淤血抽出,然后加壓包扎。已形成血腫者,2天后可用熱敷、理療或中藥外敷,促進血腫吸收及消散。血腫如有感染,應予切開,清除膿液及腐敗血凝塊,建立引流。并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3.刺、割傷 這類損傷的皮膚和軟組織已有裂口。刺傷的創口小而傷道深,多為非貫通傷。刺入物可將砂土和細菌帶至創口深處。切割傷的創緣整齊,傷及大血管時可大量出血。如切斷面神經則發生面癱。傷及腮腺及其導管可發生涎瘺。刺、割傷的治療應行早期清創術。對于面頰部和腮腺咬肌區的損傷應注意探查面神經主干、分支以及腮腺導管有無斷裂。
4.撕裂或撕脫傷 為較大的機械力將組織撕裂或撕脫,如長發被卷入機器中,可將大塊頭皮撕裂或撕脫,甚至整個頭皮連同耳廓、眉毛及上眼瞼同時撕脫。撕脫傷傷情重,出血多,疼痛劇烈,易發生休克。其創緣多不整齊,皮下及肌肉,組織均有挫傷,常有骨面裸露。撕裂的組織如與正常組織相連,應及時清創,將組織復位縫合。如與正常組織相連或基本脫落的組織,如位于鼻、眼瞼及耳垂等重要部位,仍不能放棄游離移植的可能。如撕脫傷有血管可行吻合者,應即作血管吻合組織再植術;如無血管可供吻合,在傷后6小時內,可將撕脫的皮膚在清創后,切削成全厚或中厚層皮片作再植術。如撕脫的組織瓣損傷過重,傷后已超過6小時,組織已不能利用時,則在清創后,切取健康皮片游離移植消滅創面。
5.咬傷 可為動物或人咬傷。大動物咬傷可造成顏面組織撕裂、撕脫或缺損,常有骨面裸露,外形和功能毀損嚴重,污染較重。處理時應根據傷情,缺損的程度和范圍作相應處理。狗咬傷患者應預防狂犬病。
(二)各部位軟組織清創術特點
1.口腔頜面部創傷清創術 口腔頜面部創傷患者只要全身情況允許,或經過急救好轉,條件具備,即應盡早對局部創口行清創術。清創術是預防創口感染和促進愈合的基本方法。一般原則是傷后越早進行越好,總的原則是6~8小時內進行。頜面部創口,由于血循環豐富、組織抗感染能力強,超出這個時間仍可做清創處理和早期縫合創口。清創術主要分以下三步:
(1)沖洗創口:細菌在進入創口6~12小時以內,多停留在損傷組織的表淺部位,且尚未大量繁殖,容易通過機械的沖洗予以清除。先用消毒紗布蓋住創口,用肥皂水、外用鹽水洗凈創口四周的皮膚,如有油垢,可用汽油或洗潔劑擦凈。然后在麻醉下用大量生理鹽水或l%~3%的過氧化氧沖洗創口,也可用低濃度的碘伏擦洗或浸泡創口,同時用紗布反復擦洗創面,盡可能清除創口內的細菌、泥沙、組織碎片或其他異物。在清洗創口的同時,可以進一步檢查組織損傷的情況。
(2)清理創口:沖洗創口后,行創口周圍皮膚消毒、鋪巾、進行清創處理。原則上盡可能保留頜面部受傷組織。除確已壞死的組織外,一般僅將創緣略加修整即可。屬、舌、鼻、耳及眼瞼等重要部位的撕裂傷,即使大部分游離或完全離體,只要沒有感染和壞死的情況下,也應盡量保留,爭取縫回原位,仍有可能成活。
清理創口時要進一步、盡可能去除異物。可用刮匙、刀尖或止血鉗清除嵌入組織的異物。組織內如有金屬異物,表淺者可借助于磁鐵吸出;深部者要通過X線片或插針X線定位后取出。如創口有急性炎癥、異物位于大血管旁、定位不準確、術前準備不充分或異物與傷情無關者,可暫不摘除。
清創時應注意探查有無面神經、腮腺導管損傷,有無骨折等,特別是面頰部和腮腺咬肌區的損傷時,如有損傷,應爭取在清創后一期進行修復,如行神經吻合、移植術,腮腺導管重建以及骨折內固定術。
(3)縫合:由于口腔頜面部血運豐富,組織再生力強,在傷后24~48小時之內,均可在清創后行嚴密縫合;甚至超過48小時,只要創口無明顯化膿感染或組織壞死,在充分清創后,仍可行嚴密縫合。對估計有可能發生感染者,可在創口內放置引流物;已發生明顯感染的創口不應作初期縫合,可采用局部濕敷,待感染控制后,再作處理。
首先要縫合、關閉與口、鼻腔和上頜竇等腔竇相通的創口。對裸露的骨面應爭取用軟組織覆蓋。創口較深者要分層縫合,消滅死腔。對面部創口的縫合要用小針細線,創緣要對位平整,尤其在唇、鼻及眼瞼等部位,更要細致地縫合。
如有組織缺損、移位或因水腫、感染,清創后不能作嚴密縫合時,可先作定向拉攏縫合,使組織盡可能恢復或接近正常位置,待控制感染和消腫后再作進一步縫合。這種定向拉攏縫合法常用紐扣褥式減張縫合或金屬絲、鉛丸定向縫合法。
2.各部位軟組織清創術特點
(1)舌損傷
1)舌組織有缺損時縫合創口應盡量保持舌的長度,將創口按前后縱行方向縫合。不要將舌尖向后折轉縫合,以防舌體縮短,影響舌功能。
2)如舌的側面與鄰近牙齦或舌的腹面與口底黏膜都有創面時,應分別縫合各部的創口;如不能封閉所有的創面時.,應先縫合舌的創口,以免日后發生粘連,影響舌活動。
3)舌組織較脆,活動性大,縫合處易于撕裂,故應采用較粗的絲線(4號以上縫線)進行縫合。進針距創緣要稍遠,深度要深。盡可能多帶一些組織,以防創口裂開或縫線松脫,最好加用褥式縫合。
(2)頰部貫通傷:頰部貫通傷的治療原則是盡量關閉創口和消滅創面。
1)無組織缺損或缺損較少者,可將口腔黏膜、肌和皮膚分層縫合。
2)口腔黏膜無缺損或缺損較少而皮膚缺損較多者,應嚴密縫合口腔黏膜,關閉穿通創口。面頰部皮膚缺損應立即行皮瓣轉移或游離植皮,或作定向拉攏縫合。如遺留缺損,以后再行整復治療。
3)較大的面頰部全層洞穿型缺損,可直接將創緣的口腔黏膜與皮膚相對縫合,消滅創面。遺留的洞形缺損,后期再行整復。如傷情和條件允許,也可在清創術時用帶蒂皮瓣、吻合血管的游離皮瓣及植皮術早期修復洞穿缺損。
(3)腭損傷:硬腭軟組織撕裂傷作黏骨膜縫合即可。軟腭貫穿傷,應分別縫合鼻腔側黏膜、肌肉及口腔側黏膜。如硬腭有組織缺損或與鼻腔、上頜竇相通者,可在鄰近轉移黏骨膜瓣,封閉瘺口和缺損,或在硬腭缺損兩側做松弛切口,從骨面分離黏骨膜瓣后,將貫通口處拉攏縫合。松弛切口硬腭骨面裸露處可自行愈合。如腭部缺損太大,不能立即修復者,可作暫時腭護板,使口腔與鼻腔隔離,以后再行手術修復。
(4)唇、舌、耳、鼻及眼瞼斷裂傷:唇、舌、耳、鼻及眼瞼的斷裂傷,如離體組織尚完整,傷后時間不超過6小時,應盡量設法縫回原處。縫合前,離體組織應充分清洗,并浸泡于抗生素溶液中。受傷部位應徹底清創,并修剪成新鮮創面,用細針細線作細致的縫合。術后妥善固定,注意局部保溫,全身應用抗生素,有條件可加用高壓氧和高氧液治療。以增加成活的幾率。
(5)腮腺、腮腺導管和面神經損傷:腮腺區經常遭受切割傷或撕裂傷,導致腺體暴露、導管斷裂和面神經損傷,首診時要注意對該部位上述結構的檢查,對于單純腮腺腺體損傷,清創后對暴露的腺體組織作縫扎,然后分層縫合刨口,術后繃帶加壓包扎7天左右,其間可輔以抗唾液腺分泌藥物如阿托平。對于腮腺導管和面神經損傷,可根據情況分別采取導管吻合或重建,神經吻合或移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