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二節 神經系統的感覺分析功能 |
第 3 頁:第三節 神經系統對姿勢和運動的調節 |
二、中樞對內臟感覺的分析
1.傳入通路與皮層代表區
(1)傳入通路:沿脊髓丘腦束和感覺投射系統到達大腦皮層。
(2)皮層代表區:混雜于體表第一感覺代表區中。人腦的第二感覺區和運動輔助區及邊緣系統皮層也接受內臟感覺投射。
2.內臟感覺:主要是痛覺。
(1)內臟痛的特點:①定位不明確(最主要的特點);②發生緩慢,持續時間長,即表現為慢痛;③中空內臟器官壁上的感受器,對擴張性刺激或牽拉性刺激敏感,而對切割、燒灼等刺激不敏感;④特別能引起不愉快的情緒活動,并伴有惡心、嘔吐和心血管及呼吸活動改變。
(2)體腔壁痛:指內臟疾患引起臨近體腔壁漿膜受到刺激或骨骼肌痙攣而產生的疼痛。與軀體痛相類似,也由軀體神經傳入。
(3)牽涉痛:
1)概念:某些內臟疾病往往引起遠隔的體表部位發生疼痛或痛覺過敏,這種現象稱為牽涉痛。
2)皮節法則:發生牽涉痛時,疼痛往往發生在與患病內臟具有相同胚胎節段和皮節來源的體表部位,這一原則稱為皮節法則。
3)機制:牽涉痛的產生與中樞神經系統的可塑性有關。體表和內臟的痛覺纖維可在感覺傳入的第二級神經元發生會聚。體表痛覺纖維通常并不激活脊髓后角的第二級神經元,但當來自內臟的傷害性刺激沖動持續存在時,則可對體表傳入產生易化作用,此時脊髓后角第二級神經元被激活。在這種情況下中樞將無法判斷刺激究竟來自內臟還是來自體表發生牽涉痛的部位,但由于中樞更習慣于識別體表信息,因而常將內臟痛誤判為體表痛。
三、中樞對特殊感覺的分析
1.視覺
(1)傳入通路與皮層代表區
傳入通路:視神經入顱后,來自兩眼鼻側視網膜的視神經纖維交叉而形成視交叉,顳側的傳入纖維不交叉,分別匯聚成左、右視束,投射到同側外側膝狀體,經同側膝狀體距狀束投射到同側初級視皮層。
皮層代表區:初級視皮層位于枕葉皮層內側面的距狀溝上、下緣。
(2)中樞對視覺的分析:視網膜神經節細胞軸突和外側膝狀體以及初級視皮層之間具有點對點的投射關系,不同視皮層細胞可產生不同性質的視覺。
2.聽覺
聽神經傳入纖維→同側腦干的耳蝸神經核換元→對側上橄欖核換元(小部分不交叉)→外側丘系→內側膝狀體→聽放射→初級聽皮層。
初級聽皮層位于顳橫回、顳上回。低音調組分分布于聽皮層的前外側,高音調組分分布在后內側。
3.平衡感覺
人體的平衡感覺主要與頭部的空間方位有關。這取決于四種傳入信息:①前庭感受器的傳入信息;②視覺的提示;③關節囊本體感受器的傳入沖動;④皮膚的外感受器的傳入沖動。
4.嗅覺和味覺
嗅覺皮層在邊緣葉的前底部,兩側嗅皮層不對稱。
味覺皮層在中央后回底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