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
(一)心內感染和局部擴散
①贅生物呈小疣狀結節或菜花狀、息肉樣,小不足1mm,大至可阻塞瓣口。贅生物導致瓣葉破損、穿孔或腱索斷裂,引起瓣膜關閉不全。②感染的局部擴散產生瓣環或心肌膿腫、傳導組織破壞、乳頭肌斷裂或室間隔穿孔和化膿性心包炎。
(二)贅生物碎片脫落致栓塞
①動脈栓塞導致組織器官梗死,偶可形成膿腫;②膿毒性栓子栓塞動脈血管壁的滋養血管引起動脈管壁壞死;或栓塞動脈管腔,細菌直接破壞動脈壁。上述兩種情況均可形成細菌性動脈瘤。
(三)血源性播散
菌血癥持續存在,在心外的機體其他部位播種化膿性病灶,形成遷移性膿腫。
(四)免疫系統激活
持續性菌血癥刺激細胞和體液介導的免疫系統,引起:①脾大;②腎小球腎炎(循環中免疫復合物沉積于腎小球基底膜);③關節炎、心包炎和微血管炎(可引起皮膚、黏膜體征和心肌炎)。
【臨床表現】
從短暫性菌血癥的發生至癥狀出現之間的時間間隔長短不一,多在2周以內,但不少患者無明確的細菌進入途徑可尋。
(一)發熱
發熱是感染性心內膜炎最常見的癥狀,除有些老年或心、腎衰竭重癥患者外,幾乎均有發熱。亞急性者起病隱匿,可有全身不適、乏力、食欲不振和體重減輕等非特異性癥狀。可有弛張性低熱,一般<39℃,午后和晚上高。頭痛,背痛和肌肉關節痛常見。急性者呈暴發性敗血癥過程,有高熱寒戰。突發心力衰竭者較為常見。
(二)心臟雜音
80%~85%的患者可聞心臟雜音,可由基礎心臟病和(或)心內膜炎導致瓣膜損害所致。急性者要比亞急性者更易出現雜音強度和性質的變化,或出現新的雜音。瓣膜損害所致的新的或增強的雜音主要為關閉不全的雜音,尤以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多見。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心內膜炎起病時僅30%~45%有雜音,隨瓣膜發生損害,75%~80%的患者可出現雜音。
(三)周圍體征
多為非特異性,近年已不多見,包括:①淤點,可出現于任何部位,以鎖骨以上皮膚、口腔黏膜和瞼結膜常見,病程長者較多見;②指和趾甲下線狀出血;③Roth斑,為視網膜的卵圓形出血斑,其中心呈白色,多見于亞急性感染;④Osler結節,為指和趾墊出現的豌豆大的紅或紫色痛性結節,較常見于亞急性者;⑤Janeway損害,為手掌和足底處直徑1~4mm無痛性出血紅斑,主要見于急性患者。引起這些周圍體征的原因可能是微血管炎或微栓塞。
(四)動脈栓塞
贅生物引起動脈栓塞占20%~40%,尸檢檢出的亞臨床型栓塞更多。栓塞可發生在機體的任何部位。腦、心臟、脾、腎、腸系膜和四肢為臨床所見的體循環動脈栓塞部位。腦栓塞的發生率為15%~20%。在有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血管病或右心內膜炎時,肺循環栓塞常見。如三尖瓣贅生物脫落引起肺栓塞,可突然出現咳嗽、呼吸困難、咯血或胸痛。肺梗死可發展為肺壞死、空洞,甚至膿氣胸。
(五)感染的非特異性癥狀
1.脾大 見于15%~50%、病程>6周的患者,急性者少見。
2.貧血 IE時貧血較為常見,尤其多見于亞急性者,有蒼白無力和多汗。主要由于感染抑制骨髓所致。多為輕、中度貧血,晚期患者有重度貧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