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桂枝湯原方服法要求“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其意義在于
A 護中以防傷胃
B 助汗以去外邪
C 防止過汗傷陰
D 防止過汗傷陽
E 養胃以復正氣
考題解析:桂枝湯以桂枝解肌發表,芍藥斂陰益營,散中有補,發中兼收,滋陰和陽,調和營衛,發汗作用和緩,既無過汗傷陰之慮,也無過汗傷陽之憂;更無傷胃之弊,所以A、C、D均非正確答案。
本方藥后啜粥之意,是借水谷之精氣,充養中焦,不但易為釀汗,以助祛邪,更可使外邪解而不致復感。其中雖寓“養胃以復正氣”之義,然重在“助汗以去外邪”,所以B為最佳答案。
12.李東垣氏所創,主治勞倦傷脾所致的發熱,稱為“甘溫除熱法”的方劑是
A 竹葉石膏湯
B 小建中湯
C 補中益氣湯
D 歸牌湯
E 當歸補血湯
考題解析:補中益氣湯為李東垣氏所創,專為治療脾胃病始得,主用于氣高而喘,身熱而煩,頭痛自汗,渴喜熱飲,皮膚不任風寒而生寒熱,氣短乏力,脈洪大而重取無力者。本方以甘溫補氣為主,而治脾胃氣虛發熱之證,所以C為正確答案。
竹葉石膏湯清補并用,主治陽明氣分余熱未清,氣津兩傷之證;小建中湯溫中補虛,和里緩急,主治虛勞里急腹痛之證;歸脾湯益氣補血,健脾養心,主治氣血不足,心脾兩虛之證,且三方皆非東垣所創,故A、B、D均非正確答案。當歸補血湯雖為東垣所創,但重在補氣生血,主治血虛發熱之證,所以E亦非正確答案。
13.“以補為固”,補而兼疏的方劑是
A 牡蠣散
B 固沖湯
C 健脾丸
D 玉屏風散
E 真人養臟湯
考題解析:所謂“以補為固”,是指以補氣為主,通過補氣而達固攝氣、血、精、津之目的。玉屏風散雖為止汗之方,卻不用收斂止汗之藥,而以黃芪、白術補氣固表為治,是典型的“以補為固”,且更佐少許防風,使補中兼疏,固表而不留邪。所以D為最佳答案。
牡蠣散、固沖湯、健脾丸與真人養臟湯的方藥配伍中,雖皆用補氣之品以增強固攝作用,或用以止汗,或用以止血,或用以止瀉,但均為補澀兼施之劑。所以A、B、C、E均不是正確答案。
14.半夏瀉心湯所治心下痞是由何因所
A 太陽病誤下
B 少陽病誤下
C 陽明病下之過早
D 陽明病應下失下
E 太陽病大下后,復發汗
考題解析:《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云:“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之下……若心下滿而鞕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傷寒,病本在表,經五六日,證見“嘔而發熱”,說明邪傳少陽,故“柴胡湯證具”。少陽病禁用汗、吐、下三法,而以他藥下之,顯系誤治。所以正確答案為B。
15.旋覆代赭湯的病因病機是
A 痰熱內阻,胃失和降
B 食積內停,胃失和降
C 胃虛痰阻,氣逆不降
D 胃虛有熱,氣逆不降
E 胃中虛冷,氣逆不降
考題解析:旋覆代赭湯原方主治云:“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湯主之。”傷寒之邪,雖經發汗或吐、下而解,但治不如法,胃氣已傷。中氣既傷,運化失健,痰濁內生,遂成胃虛痰阻,氣逆不降,心下痞鞕,噫氣不除之證。故C為正確答案。
16.咳血方主治證候的病機是
A 痰阻肺絡
B 虛火犯肺
C 肝火犯肺
D 肺絡瘀阻
E 風熱襲肺
考題解析:咳血證,原因很多。咳血方所主咳血,以咳嗽痰稠帶血,伴見心煩易怒、胸脅刺痛、頰赤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數為主要臨床特征,顯系肝火犯肺所致。故正確答案為C,A、B、D、E各項皆非本證病機。
17.下列除哪項外,均是防風通圣散主治病證的臨床表現 e
A 憎寒壯熱
B 頭目眩暈
C 目赤睛痛
D 大便秘結
E 郁郁微煩
考題解析:防風通圣散主治風熱壅盛,表里俱實之證。是證以憎寒壯熱、頭目眩暈、目赤睛痛、口苦而干、咽喉不利、胸膈痞悶、咳嘔喘滿、涕唾稠粘、大便秘結、小便赤澀為主要臨床特征。
“郁郁微煩”常是少陽病兼陽明腑實證的臨床見證之一,而非防風通圣散主治病證的臨床表現。
18.四物湯主治證候的病因病機是
A 氣衰血少
B 勞倦內傷
C 沖任虛損
D 郁怒傷肝
E 陰精虧損
考題解析:《局方》四物湯為補血調經之主方,主治婦女月經不調、胎動不安及產后惡露不行,少腹堅痛諸疾。沖為血海,任主胞胎,若沖任虛損,血行失暢,則月經不調,或量少色淡,或經期延遲。一旦受孕,血不養胎,則胎動不安。至若產后,氣血大耗,若調理失宜,結生瘕聚,則惡露不下,少腹堅痛。總之,本方所主,皆沖任虛損,營血虛滯之證。所以C為正選答案。
19.下列各項中,屬于四逆湯主治病證臨床表現的是
A 神衰欲寐
B 臍腹痛
C 心下滿痛
D 泄利下重
E 煩躁欲死
考題解析:四逆湯為回陽救逆之主方,主治傷寒少陰病四逆證。經云:“陽氣衰于下,則為寒厥。”又云:“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腎陽衰微則神失所養,每見神衰欲寐,故爾《傷寒論·少陰篇》有“少陰病但欲寐”之論,所以A為正確選項。
“煩躁欲死”為陽衰未甚,邪正劇爭的表現;“臍腹 痛”是陰血不足,肝郁乘脾的見證;“泄利下重”常由肝脾不和,下焦氣滯所致;“心下滿痛”多因實邪阻閉而生,所以B、C、D、E均非正確選項。
20.患者,女,58歲。絕經數年,忽又來潮,量多、色淡,肌熱面赤,煩渴欲飲,脈洪大而虛。治療應選用
A 歸脾湯
B 四物湯
C 當歸補血湯
D 溫經湯
E 黃土湯
考題解析:患者年事既高,絕經數年,忽又來潮,且量多色淡,并見肌熱面赤,煩渴欲飲,脈洪大而虛,是沖任虧損,血虛陽浮之證,治當益氣補血。歸脾湯與當歸補血湯均具益氣補血之功,但歸脾湯重在健脾養心,益氣攝血,適用于氣不攝血所致月經過多或崩漏下血者;當歸補血湯重在補氣生血,適用于氣弱血虛,陽浮外越,以致身熱、煩渴、頭痛者。相較而言,當歸補血湯用治該證更為合適,所以C為最佳答案。
溫經湯重在溫經散寒,兼以養血祛瘀;四物湯旨在補血調血,而無補氣之用;黃土湯溫陽健脾、養血止血,而益氣之功不足,皆不適宜于本證。所以B、D、E均非正確答案。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