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公文寫作部分常考知識
一、行政管理部分常考知識點
(一)行政管理相關涵義
1..行政組織:國家為推行政務和管理社會事務,按照法定程序組建起來的組織實體,以及借此實體實現一定目標的運行過程。
2.政府職能:也即政府的職責和任務,也是政府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與承擔的任務。它反映國家行政管理活動的本質和方向,而不包攬國家活動的其他方面,它本職上是國家權力的執行,通過行政行為實現國家政權。
3.公共行政:是指國家行政機構為了公共的利益和目的,以公共權力和法律為基礎,對社會公共事務和政府自身內部事務所進行的管理和服務活動。
4.行政領導:國家機關及其管理者,依法行使國家權力,未完成行政目標、組織和管理國家行政事務所進行的決策、指揮、協調、控制、監督等行政活動及其過程。
5.行政執行:國家行政機關及其行政人員,為實施行政決策,達到決策目標,按照決策中心和行政領導的指令,開展的全部行政活動。
6.行政溝通:行政系統內部各部門之間、層級之間、人員之間借助一定媒介和通道傳遞思想觀點和情感信息,交流情報信息,以期達到相互了解、協同合作的一種管理活動。
7.行政協調:行政系統與外部環境、行政系統內部的各種關系,使之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協同一致,有效地實現行政目標的一種管理職能。
8.行政控制:行政領導者和工作人員為了保證行政目標與計劃的實現,通過一定手段糾正計劃執行中的偏差、支配和駕馭行政執行過程,以確保實現行政目標的過程。
9.行政監督: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合理性進行監督和督導。
(二)行政組織體制的劃分
1.首長制和委員會制:首長制是指行政機關權力交由行政首長一人負責,并同時承擔全部領到責任的組織體制。委員會制是指行政權力交由若干人組成的集體共同負責,并集體承擔領到責任的組織體制。
2.集權制和分權制:集權制指行政權力集中于上級、下級處于被動服從和嚴格受控地位,其行政行為基本上取決于上級指令的一種組織體制。分權制是指行政權力較多授予下級的一種組織體制。
3.層級制和職能制:層級制是行政組織在縱向上分為若干個層級、上下對口、下級對傻瓜機負責,但下級管轄范圍相對縮小的制度形式。職能制是行政組織從橫向上劃分為若干平行的部門,各部門間業務性質不同,但管轄范圍相同的權力結構形式。
4.名譽市長制和市經理制:名譽市長制是指城市政府僅設立一名名譽市長,行政及立法實權皆由民選的市議會或委員會執掌的行政組織體制。市經理制是指城市的立法權由民選議會掌握,再由市議會聘任一名市經理執掌行政權的行政組織體制。
(三)其他
1..公共行政的主客體:公共行政的主體是公共行政組織,客體是社會公共事務。
2.政府職能的包括的內容:政治職能、經濟職能、文化職能、社會職能和監督職能。
3.行政組織的幅度與層次關系:行政組織幅度和層次成反比關系,即幅度越寬,則層次越少,反之亦然。
4..行政領導的幾種常見領導方式:①集權式、分權式與均權式的領導方式;②強制命令式、自由放任式與教育激勵式的領導方式;③重人式、重事式與人事并重式的領導方式。
5.我國公務員制度的特點:
① 體現了分類管理的原則;②具有合理的競爭擇優機制;③具有正常的新陳代謝機制;④具有勤政廉政的約束機制;⑤具有健全的法規體系。
6我國公務員新陳代謝制度:錄用、調任、辭職、辭退、退休等內容。
7.行政決策的類型:按決策所具備的條件劃分,行政決策可分為確定型決策、風險型決策和不確定型決策;按決策所涉及的問題有無經驗可做借鑒和是否重復出現,可以劃分為程序化決策和非程序化決策。
8.公共政策執行的基本手段:法律手段(各種法律、法令、法規、司法、仲裁工作)、行政手段(行政命令、指示、規定及規章制度等)、經濟手段(價格、工資、利潤、利息、稅收等)、思想誘導手段(制造輿論、說服教育、協商對話、將功罰過等非強制性手段)。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