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項
1.本題本由給定資料與作答要求兩部分構成。考試時限為150分鐘。其中,閱讀給定資料參考時限為40分鐘,作答參考時限為110分鐘。滿分100分。
2.請在題本、答題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填寫自己的姓名和準考證號,并用2B鉛筆在準考證號對應的數(shù)字上填涂。
3.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在答題卡上指定的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的作答無效。
4.待監(jiān)考人員宣布考試開始后,你才可以開始答題。
5.所有題目一律使用現(xiàn)代漢語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監(jiān)考人員宣布考試結束時,考生應立即停止作答,將題本、答題卡和草稿紙都翻過來留在桌上,待監(jiān)考人員確認數(shù)量無誤、允許離開后,方可離開。
嚴禁折疊答題卡!
二、給定資料
1.本輪物價上漲與上輪物價上漲僅隔21個月,兩次物價上漲具有共同特點。在市場供求大體平衡的前提下,價格上漲集中在農產品和資源性產品上,成本推動勞動力和土地成本上升,上游產品將漲價因素轉嫁和傳導給市場消費品,結構性需求變動拉動市場物價全面上漲。
本輪物價上漲的誘因,實際上是長期被低估的農產品正在通過漲價回歸價值。以陜西生豬生產為例,2010年底,生豬價格跌至谷底,但飼料糧價格仍在不斷上升,豬糧比跌破盈虧平衡點6∶1,養(yǎng)豬難見效益,加之豬病流行,養(yǎng)殖戶紛紛清槽或轉行。生豬生產急劇下滑,市場豬肉供應矛盾顯現(xiàn)。2011年春節(jié)前后,豬肉價格猛漲,生豬收購市場有價無市,消費市場豬肉價格達到頂峰。截至2011年3月底,陜西省生豬存欄僅有780萬頭,比2009年6月底銳減近200萬頭,市場豬肉價格居高不下。生豬供應市場的起伏波動,暴露出農產品價值被長期低估的客觀現(xiàn)實,當生豬生產見不到效益甚至賠本時,農民勢必棄養(yǎng)退出生產。作為農產品的代表,生豬價格只是推動和加劇了食品價格的上漲,由此帶動了以食品價格上漲為主要特征的市場物價的結構性上漲。
隨著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進程加速,社會生產的三大“基礎成本”——生產資料、勞動力和土地價格剛性上漲漸成常態(tài)。食品是一種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彈性很低,但價格影響占CPI的比重達34%,因此食品類價格的上漲對老百姓生活沖擊最大,必然帶動勞動力成本提升和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在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成本提升的影響下,非食品類消費品與服務價格也就出現(xiàn)不同程度上漲。調查資料顯示,2011年1~11月,陜西居民消費八大類產品及服務價格全面上漲,其中食品漲12.2%,居住漲5.7%,醫(y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漲4.7%,衣著漲3.1%,煙酒及用品、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交通和通信等價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漲。
截止到2011年年底,本輪物價上漲今已持續(xù)17個月。雖然11月份價格有所回落,但是隨著電、煤等能源類產品使用高峰的來臨和價格上調,價格繼續(xù)上漲的潛力依然存在。上一輪市場物價上漲持續(xù)了18個月,漲幅最高時為2008年2月,達到9.8%,物價上漲用了10個月,回落調整用了8個月,據(jù)此判斷,本輪物價漲幅要回到合理區(qū)間還需時日。
本輪市場物價上漲前期主要表現(xiàn)為食品價格全面上漲,隨后出現(xiàn)衣食住行等消費品及服務價格全面上漲,新漲價因素不斷增加。2011年一季度,新漲價因素影響1.7個百分點,翹尾因素與新漲價因素的比例為67.9∶32.1;6月份,翹尾因素與新漲價因素的比例變?yōu)?9.7∶40.3;7~9月,翹尾因素大幅回落,新漲價因素快速增加,翹尾因素與新漲價因素的比例變?yōu)?3.4∶66.6,翹尾因素僅占三分之一,新漲價因素占到三分之二。新漲價因素的不斷出現(xiàn),推動了市場物價的持續(xù)上行。
城鄉(xiāng)價格交錯領先帶動物價上行。本輪物價上漲因農產品價格上漲而起,農村市場首先成為價格上行的試水區(qū)。國家出臺的調控物價措施對抑制城市物價上漲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對農村市場沒有太大影響。隨著食品以外新漲價因素的增多,漲價時間的延續(xù),2011年6月,城市物價漲幅開始快于農村,6~10月期間城市物價漲幅基本是快于農村0.4~0.6個百分點。城市物價的快速上行,帶動新一輪的物價高企,抑制價格快速上漲的任務越來越艱巨。
2.適度的物價上漲,有利于促進社會生產和經濟發(fā)展,而過快的物價上漲,則會造成社會生產資金短缺,影響人民生活水平提升。
我們應正確看待物價上漲帶來的“雙重影響”。隨著市場物價的快速上漲,長期被低估的農產品通過漲價回歸價值,進入趨勢性上漲通道,縮小了農產品與工業(yè)產品價格差距。農業(yè)生產靠天吃飯,多年以來由于農業(yè)生產基礎薄弱,種植業(yè)和畜牧業(yè)生產效益屢屢徘徊于虧本邊緣。近年來,農資成本難以下降,農村勞動力“用工荒”導致勞動力價格迅速上升,城市地價快速上漲拉動和傳導農業(yè)地價升值,農產品價格追逐著生產資料價格、勞動力價格、土地價格的剛性上漲而上漲。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2010年上半年,工業(yè)品出廠價格和農產品生產價格漲幅基本同步,但是,隨著工業(yè)品價格漲幅的逐步回落,農產品價格的快速上升,到2011年三季度,工業(yè)品出廠價格僅漲8%,而農產品價格漲幅高達16.7%。農產品價格漲勢快于工業(yè)品價格,及時縮小了農產品與工業(yè)產品的價格“剪刀差”。農產品價格上漲對于農民收入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特別是食品價格的上漲有利于提高農民務農收入。2011年前三季度陜西農產品生產價格同比上升16.7%,其中畜牧業(yè)產品價格提高29.9%,種植業(yè)產品價格提高10.9%,林業(yè)產品價格提高9.6%,由此帶動農村居民人均家庭經營第一產業(yè)現(xiàn)金收入1563元,同比增加184元,增長13.4%,增速較上年同期加快2個百分點;農產品價格提升帶動農村居民家庭經營二產、三產現(xiàn)金收入大幅上升,三者合力拉動農村居民經營性現(xiàn)金收入增長20.6%,較上年加快8個百分點。特別是勞動力價格的快速升高,使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同比增長29.5%,加上租金收入和政策性補貼不斷擴大,前三季度農村居民現(xiàn)金收入同比增長25.2%,增速比城鎮(zhèn)居民可支配收入快9.4個百分點。2011年前三季度城鎮(zhèn)居民收入是農村居民收入的2.9倍,而上年同期是3.2倍。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比進一步縮小。
物價漲跌,猶如一把雙刃劍。大范圍內消費品價格的較快上漲,對中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的影響不容低估。2011年上半年有關問卷調查顯示,七成居民感到本輪物價上漲形成生活壓力。從收入方面看,物價上漲使低收入居民收入縮水更多。2011年前三季度,因物價上漲導致陜西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縮水762.5元,占可支配收入的5.6%;而城鎮(zhèn)居民收入調查“五等份分組”中的20%的低收入戶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低收入居民生活費用價格上漲因素,縮水441元,占可支配收入的7.4%。同樣,物價上漲使農村居民現(xiàn)金收入縮水259.4元。從消費方面看,物價上漲使低收入居民消費支出增加,消費量下降。前三季度,陜西城鎮(zhèn)居民生活消費支出同比增長16.1%,而20%的低收入戶生活消費支出同比增長30%,因物價上漲使低收入居民人均消費多支出430元。中低收入家庭對肉蛋禽等食品價格的上漲反應更為敏感,前三季度,20%的低收入戶人均肉類消費量9.92公斤,比2010年同期下降8.2%;人均奶類消費量8.68公斤,比2010年同期下降10.3%;人均禽、蛋類的消費量僅為3.28公斤和5.8公斤;人均鮮果、鮮菜消費量分別是20公斤和66.12公斤,比2010年同期下降7.6%和0.5%。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現(xiàn)的幾次嚴重通貨膨脹,都伴隨著農產品價格的明顯上漲。從陜西情況看,2011年1~11月,陜西工業(yè)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7.5%,而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上漲10.1%,購進價與出廠價漲幅倒掛2.6個百分點,企業(yè)生產經營利潤空間被擠壓。全省規(guī)模以下工業(yè)企業(yè)能夠保持正常生產的僅有77.3%,企業(yè)生產能力利用率也只有68.1%。由于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漲幅持續(xù)高位,小微企業(yè)主營業(yè)務成本同比增長8.4%,利潤總額同比下降4.4%。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國家5次加息,使企業(yè)生產經營負擔更加沉重。六成企業(yè)認為企業(yè)流動資金極為緊缺,而企業(yè)用于支付利息的費用占到財務費用的三分之二,同比增加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