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什么都在漲!”最近幾個月來,人們常常聽到這樣的民生感嘆。從“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油你漲”到“蘋什么”,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輪番漲價推動消費者物價指數不斷走高。這一輪漲價對民生的影響可謂深刻,一些消失多年的民生現象如大量囤積生活必需品的“海囤族”又重新出現,減少消費成為許多家庭不約而同的選擇。
物價的持續上漲已成為當前經濟運行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因此,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努力保持價格總水平穩定,把物價上漲對居民的消極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本輪物價上漲是從糧食價格上漲和豬肉供給緊張開始的,表明農業生產在控制物價中的重要作用。為此,要高度重視糧、油、肉、蛋、水產品等主要食品的生產,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發揮公共財政支持畜禽產品、蔬菜等主要農副產品生產的作用,降低漁農業生產成本,保護漁農民捕勞、種養積極性,幫助漁農民提高抵御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對蔬菜等生產及販運大戶實行補貼,使蔬菜供應少受氣候影響,保障鮮菜、肉類和水產品等農產品的供給不斷檔、不脫銷,保持價格的平穩。
對于中低收入群體來說,緩解生活壓力的唯一出路在于提高收入,但“工資多年趴著不動”的事實令人無奈。顯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應及時提速,不能永遠是解不了近渴的“遠水”。
曾經的下崗職工胡常躍認為,對于弱勢群體,最重要的是給他們改變的機會。“那幾年,我們下崗工人是弱勢群體的典型代表。其實,絕大多數下崗工人都希望自給自立,只是原來工作內容單一,技能不突出,不知道往哪方面努力。”作為一個“過來人”,胡常躍特別希望政府聯合企業,根據市場需要給弱勢群體提供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幫助他們順利再就業。
“貧困只是弱勢群體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一種表現,發展能力差、發展機會少是他們弱勢的普遍性原因。”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馬龍龍告訴記者,只有針對這兩方面著手,才能有效改善弱勢群體的生存狀況。
為穩定物價、確保城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價上漲而降低,根據江蘇省民政廳、財政廳、物價局和國家統計局江蘇省調查總隊《關于進一步完善困難群眾價格上漲動態補貼機制的通知》,經興化市政府研究決定,啟動物價補貼機制,對重點優撫對象、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對象、城市“三無”對象、孤兒等城鄉困難群眾發放2011年第二季度物價補貼。
“2011年以來部分農產品炒作風行,這種炒作氛圍也可能因為漲價預期的下降而減弱。”金鵬期貨副總經理喻猛國說,“現在農產品期貨的投機情況有所減弱,成交量沒有以前大了,進行日內交易的人也少了,更多的是投資者參與市場。”
現貨市場上,新發地的商戶老李在7月份囤積了200多噸大蒜,他有點懊惱沒有在蒜價高的時候出手,以至于現在還剩下100多噸沒有賣掉。一個月前,老李在黑龍江又囤積了50噸大豆,收購價是每斤1塊8毛多,價格最高時達到1.9至1.95元,但現在已經降到不足1.8元。
老李對記者說,農產品一漲價就被亂炒,一掉價就沒有人要了。蒜價已經被“判了死刑”,不會再上漲,“現在國家控制,不會再囤積其他農產品了。”
4.食品大類由糧食、肉禽制品、蛋、水產品、鮮菜、鮮果6小類構成。國家統計局在計算CPI時,食品權重為34%,其次是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占14%,居住占比為13%,交通通訊占10%,醫療保健個人用品占10%,衣著占9%,家庭設備及維修服務占6%,煙酒及用品占4%。由此可以看出,食品類支出占CPI的比重最高;衣著、家庭設備及維修服務屬于充分競爭的行業,產能相對過剩,所以價格波動不明顯;交通通訊與醫療保健個人用品方面的改革尚未全面展開,歷年的價格波幅也不大;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煙酒為非生活必需開支項目,所以需求彈性較大,價格上漲超過一定幅度,居民在這兩方面的支出將明顯減少,最終制約該種消費品的價格上漲;居住雖然為剛性需求,但在國家不斷出臺嚴厲管控措施的情況下,估計短期內上漲空間有限或呈降勢。
2011年年初以來,由于旱災等因素影響,推高了食品價格。盡管政府努力控制流動性與物價上漲,但CPI的增速還是較快。國內外一系列復雜因素,以及豬肉等農產品價格的周期性、季節性波動,共同推動了此輪物價上漲,出現了物價漲幅持續攀高的局面,也大大增加了治理的難度。
隨著目前社會“用工荒”、“招工難”現象愈演愈烈,企業只能依靠不斷提高工資及福利待遇來吸引一線員工。勞動力成本的提高無疑使企業雪上加霜,為消化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企業只能通過提高產品價格來轉移和釋放壓力。自2010年以來,全國出現了較為普遍的工資上漲,中西部地區的工資上漲甚至略快于沿海地區,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制造業工人對休閑的需求提高。這一趨勢如果持續下去,中國將進入新一輪機械化的浪潮,宏觀調控將需要適應相對較高的通貨膨脹這一結構性特點,消費和服務業發展將成為中國經濟主要的增長點。
5.某媒體調查公布結果,2011年百姓最關心的國內經濟生活事件,位居第一的就是“物價上漲”。“貨幣供應太多無疑是物價上漲的最直接推手。”某大學經濟學錢教授認為,物價上漲原因比較復雜,影響因素較多,但貨幣供應太多引發的流動性過剩難逃干系。“此外,生產成本上升,尤其是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也是導致物價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錢教授說:“民工荒與農民工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是今后一個時期的必然趨勢。”他覺得和諧社會建設要求縮小收入差距,讓人民群眾共同享受改革發展成果,提高低收入群體的工資水平。在這個大背景之下,勞動力成本增加成為必然,因此物價升高也就在所難免了。
另外自然災害的影響不可忽視。氣候因素給主副食品生產造成了嚴重影響,不少地區減產明顯,因此造成食品類價格漲幅明顯。除去成本增長因素,社會游資的炒作也是一大推手。政府部門應加大穩定市場的力度,進一步加強宏觀調控,穩定物價,讓老百姓的生活少受影響。一些專家指出,政府在物價調控方面還應有更多作為。“比如重視農業,保證農產品供給;上級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考核不要過多關注GDP等。”錢教授表示,歷史經驗表明,政府投資項目過多也會引起通貨膨脹,造成物價上漲,這一點必須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