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海戶籍新政實施細則
2009年6月17日,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了 《持有〈上海市居住證〉人員申辦本市常住戶口試行辦法》實施細則,從申辦條件、激勵條件、申請的提出、 申請材料、辦理流程、遷人戶口、家屬隨遷、輪候及其他等九個方面進行了進一步的明確和細化。首批符 合條件的最多3 000名“滬漂”從17日起可以申請上海戶籍,預計兩個月后有望出現第一批“居住證轉 戶籍”的人員。下面是細則中的重點內容:
1.申辦條件:持居住證累計滿7年
在外界普遍關注的申辦條件上,細則對《試行辦法》作了進一步細化:《試行辦法》規定的“持有《上海 市居住證》滿7年”,實施細則明確為“持有《上海市居住證》累計滿7年”;對于《試行辦法》中規定的“持 證期間按規定參加上海城鎮社會保險滿7年”,明確是指持證期間按規定參加上海市城鎮職工社會保 險,正常繳費累計滿7年;此外,對于《試行辦法》中關于在上海市被聘任為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 者具有技師以上職業資格的規定,也進行了細化。
2.激勵條件:連續3年納稅百萬以上
在激勵條件上,細則也作了進一步細化。例如,細則明確了對遠郊地區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人才積 聚的鼓勵和引導,規定在遠郊地區的教育、衛生等崗位連續工作滿5年的,持證及參保年限可縮短至5 年。對于納稅額及聘用員工達到一定標準的規定,《實施細則》明確,是指創業人才在上海市投資創辦的 企業,連續三年納稅在100萬元及以上,或者最近連續3年平均每年聘用上海員工100人及以上的創業 人才,可以不受專業技術職務或職業資格等級的限制。對于沒有“職稱”概念的外企和私企員工,可通過 薪酬或納稅來替代職稱條件,最近連續3年在上海繳納社會保險基數高于上海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2 倍以上或最近連續3年計稅薪酬收入高于上年同行業中級技術管理技能平均收入水平的,可以不受專 業技術職務和職業資格等級的限制。符合條件的農民工也可提出申請,尤其是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緊缺 急需的先進制造業中骨干企業的藍領工人。
3.陽光操作:審核通過名單將在網上公示
為體現申辦過程的公開、公平、公正和申辦的透明度,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及時將審 核通過的人員信息在政務網上進行為期15天的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公示無異議的,出具《持有〈上海 市居住證〉人員辦理本市常住戶口通知書》及相關證明。
4.適用人群:3 000人符合申辦條件
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葉明忠表示,自2002年6月上海試行居住證制度以來,至今辦理人才類居住 證的巳達27萬人左右,持有上海市居住證滿7年且至今有效的約有3 000人。葉明忠稱,此次居住證 轉戶籍試行辦法將試行3年,2002年至2004年辦理居住證且符合轉辦申報條件的,在試行的3年內預 計不會受到總量的限制。3年后符合申報條件者人數可能會增加,屆時或綜合各種因素做一些總量控 制的要求。
該細則的公布標志著上海居住證持有人申辦上海常住戶口受理工作進入操作階段,也意味著上海 新一輪戶籍制度改革正式實施,也將為中國的戶籍制度改革開啟一個新的起點。
四、各地戶籍制度改革新舉措
1.廣州分批次推進戶籍制度改革
繼2009年5月印發《關于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實施意見》的第一批5個配 套文件后,廣州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了第二批7個配套文件。2010年起,各區(縣級市) 新農合籌資水平提高到參合農民年人均250元以上,參合農民在村衛生站看病減免收費。交通方面,將 逐步撤銷城鄉結合部開放式收費站,擴大城區路橋隧道車輛通行費年票制范圍。
廣州分步實施城鄉戶籍制度改革,一是逐步取消農業和非農業戶口劃分,統一登記為廣州市居民戶 口,形成一元化戶籍制度改革的總體框架。各配套政策相關職能部門,對原農業和非農業戶口人員在社 會保障、勞動就業、計劃生育、集體土地等制度方面加注相關標志。待各項配套政策全都實現一元化管 理模式后,由公安部門取消農業及非農業戶口人員標志,真正達到城鄉一元化戶籍管理模式。
全市5個行政區和兩個縣級市分三批次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南沙、蘿崗區為第一批,白云、番禺、花 都區為第二批,增城、從化市為第三批,分別在1年、3年和5年內推行。
2.重慶大力推動戶籍制度改革
從2010年8月15日開始,重慶市戶籍制度改革在全市范圍內正式施行。重慶此次大手筆推出的 兩年300萬、十年1 000萬的農民進城計劃,將成為幾十年來我國戶籍制度改革規模最大、配套制度設 計最完善、影響最深的一次實踐。重慶市40個區縣(自治縣)及相關市級部門將分別設立咨詢轉戶點, 現場辦理農民轉戶手續。同時全市807個派出所今日也將取消周末休假,接受群眾咨詢,提供辦理轉戶 申請等服務。
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形象地比喻:在這次戶籍改革中,進城農民將穿上城市就業、社保、住房、教育、醫 療“五件衣服”,同時脫掉農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三件衣服”。脫掉的這三件衣服核心是“土地”,土地 也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在重慶1 000萬農民進城過程中,政府支出巨大成本,體現出政府執政理念的巨大變化。據重慶市 綜合測算,讓1 000萬農民進城至少可以為重慶帶來三方面的收益: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