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2013年各招考部門發布的面試公告來看,面試形式主要有結構化面試、無領導小組討論面試或二者兼有的形式,專業性較強的部門輔之以專業筆試、專業面試,甚至直接對考生進行外語水平的測試。整體上看,結構化面試的形式仍為主流,如大部分部辦委局系統、海關系統、國稅系統、出入境檢驗檢疫系統等;部分比較嚴格的部門則采取了結構化面試與無領導小組討論面試相結合的方式。
國家公務員面試的實質是測評一位考生是否符合“公務員”的“德”與“才”條件,即公務員的九大測評要素。縱觀2008-2013年國家公務員面試,參加國家公務員招錄的單位一般都遵照國家公務員局的相關命題規定,按照面試時間選擇統一的面試試題。海關、國稅、鐵路公安、銀監會、審計署、證監會、中國人民銀行等因為部門特殊性,一般都不選擇全國統一的面試題,而是由本部門根據工作需要進行面試試題的命制。從總體來看,國家公務員面試命題趨向于專業化,在知識、能力和素質方面愈發地注重綜合性考查,基本呈現以下幾大轉變趨勢。
1.測評標準向務實轉變
2008-2013年國家公務員面試雖然一直以公務員的九大測評要素作為依據和基礎,但在考查方向上越來越偏向務實,側重點放在了“真實能力”的測評上。
(1)近兩年國家公務員面試“干什么、考什么”的測評標準體現得越來越明顯,題目越來越凸顯崗位的匹配性與適應度,突出“公務員”這一職位角色、能力核心,力圖讓題目結合實際工作情景來考查考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示例】2012年2月25日審計署面試真題
某縣發生旱災,財政撥款20萬元,要求給受災群眾每人500元,如果你是鎮審計局工作人員,領導讓你去核實資金發放情況,請問你將用何種方式確保搜集數據的真實性?
【解讀】這道題其實就是審計署日常工作的一個小小案例。因為審計工作需要上手快,而且來不得一丁點兒的馬虎,所以,歷年審計署面試都特別注重對考生實踐能力的考查。考生在做相關的準備時,就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這方面的能力,了解自己所報考的崗位要求,向崗位、專業靠攏。
(2)答題表現“個性化”、“非模式化”、“反套路化”的考生更受考官的青睞,考官對于套路化、模式化的打壓力度更大,那些沖破呆板模式的束縛,“做真人、說真話、道真情”的考生更容易獲得高分。與此同時,那些“答題準、答題快、答題好”(要點式答題)的考生更容易摘金奪銀。
2.命題思路逐漸成熟
2008-2013年國家公務員面試命題“繼承”中也有“創新”,創新的著力點表現在:命題由簡單直白轉向隱性化、立體化,兼容性題幾乎在人際關系、組織管理、情景應變題中反復出現,旨在考查考生的綜合能力。
【示例】2012年2月25日海南國稅面試真題
你單位組織一場捐款,有同事說如果是自愿捐款的話就不想捐了,捐款積極性不高,你負責此次捐款事務,領導讓你去處理這一情況,讓大家積極捐款,請問你怎么辦?
【解讀】本題作為一道情景應變題,表面上看是去處理同事不愿捐款的問題。實際上深層次考查的是考生對于捐款的認識問題,隱含的背景是當前的公益慈善困境,也就是考生只有先去弄清楚同事的捐款積極性為什么會不高,找到原因對癥下藥才能解決問題。
3、試題內容更開放、更民主
2008-2013年國家公務員面試命題內容緊密聯系時政熱點,更多關注民生,體現政府“以人為本”的施政理念。
【示例】2012年2月21日上午四川國稅面試真題
第一則材料(大意):關于GDP增長,富豪的財富增長相對于2005年是70倍左右,而城市和農村的增長是2倍多。第二則材料(大意):我國相對于其他一些西方國家而言,投入在醫療、社保、教育等方面的資金比較少。第三則材料(大意):去年上半年的稅收是上一年全年稅收的7成。
請你談談其中隱含著哪些信息。
【解讀】題中的這幾則材料,分別指出的是貧富差距擴大、社會保障財政投入偏低等民生問題,考生在分析的時候需要把這些方面詳細分析出來,而做到這一點,就需要考生在平時多掌握這方面的資訊,對這些問題多思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