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結構
在申論的題干中經常都會出現“結構完整”這類的要求,結構完整在形式上是指要有頭有尾有正文,在內容上通常是指要有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三個部分,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有人馬上就會說,這不是模式化的文章嗎?我就是這樣寫的,為什么沒有考及格。這當中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第一,一些考生把這個三個部分機械的分開,沒有使三個部分有機的結合。很多考生喜歡在第一段提出問題,第二段分析問題,第三段以后解決問題。這樣寫的優點的是清晰,缺點是顯得很僵硬,得一般的分數還可以,如果想得高分就困難;第二,沒有分配好這三個部分的比例,不同的題目對這三個部分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有的題目對分析問題的要求多一些,有的題目要在解決問題方面多下功夫,還有的題目要求將問題和對策很好的結合;第三,文章沒有角度,沒有觀點,泛泛而談。如果出現這些問題,即便是結構完整的也不可能得高分。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下面兩篇文章:
問題:參考給定資料,圍繞“中國文化創意產業”,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50分)
要求:觀點明確,論證有力,語言流暢,結構完整,字數1000字左右。
文章一:立足傳統文化 發展創意型產業
任何一種文化創意活動,都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進行,但創意不是對傳統文化的簡單復制,而是依靠人的靈感和想像力,借助科技對傳統文化資源的再提升。在當今世界,文化創意產業已不再僅僅是一個理念,而是有著巨大的經濟效益,因而被視為新世紀的朝陽產業。其不需要消耗能源和自然資源,對生態環境不會造成威脅,成為越來越多國家所重視的新興產業。在中國,創意產業已經引起了高度的重視。一些地方形成了自己的創意園區,創意產業發展成為支柱產業。
在創意產業給我們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暴露了一些不足:對整個創意產業的認識不夠深刻,文化產業鏈不夠完善,技術落后;市場運轉不夠成熟;對本土傳統文化不夠重視,忽視對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地方建設盲目攀比,資源浪費嚴重;對文化事業單位過多的進行政策的保護和支持,缺少了在市場中競爭的能力。
繁榮文化創意產業將極大的推動我國的經濟發展和提升文化軟實力,因此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大做強我國的創意產業:
首先,培養創新型人才,形成創新理念。創意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靈魂,而創意的核心是創新型的人才,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和創新型理念的形成。各級政府要加大力度吸納更多的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級人才,加強各高校對人才的培養,對各種創新型人才給予更加優厚的待遇。
其次,完善市場機制,提高技術能力,促進經濟發展。各級政府要營造良好的市場競爭機制,出臺有力的振興規劃,引導、扶持、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加大財政投入,對文化創新型產業以支柱產業來扶持。進一步做好創意園區規劃,不斷完善服務體系,努力營造創新氛圍,真正把創意產業培育成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最后,重視傳統文化,融合各方特點,發展具有本國特色的文化產業。要形成培育和發展文化產業的共識,發掘出地方文化的優勢資源,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因從簡單的表面轉到結合國際各種元素,從而使根本上改變對文化的認識。傳統文化是文化創意的土壤,創意是種子,產業是果實。
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和發展是當代經濟、文化、科技融合發展在產業層面的具體表現。它以其獨特的形態演變和運行方式與其他產業發生廣泛而復雜的聯系,極大地影響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的經濟運行和社會文化發展。在這背景下,我國應該順時應勢,立足于傳統文化,形成創新理念,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推動我國經濟的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