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頁:參考答案 |
3.在PM2.5飆升壓力的倒逼下,天然氣無疑是高耗能企業生產燃料的新選擇。如今,天然氣已是世界公認的清潔能源,與煤炭相比,燃燒熱值高,燃燒物無污染,使用安全便捷,不僅能夠提高能源利用率,而且還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2013年3月,我國環保部發布了《顆粒物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能源利用是防治細顆粒物污染的重點領域,重申我國將實行煤炭總量控制、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政策。此外,我國將在特大型城市核心區域實行能源無煤化,研究推廣煤炭清潔化利用技術,減少煤炭燃燒造成的污染物排放。
研究表明,PM2.5主要來源于人為排放,有三大“元兇”:一是工業企業燃煤排放廢氣;二是建筑或道路施工、城市揚塵;三是機動車的尾氣排放。其中煤炭消耗激增是PM2.5超標的最主要原因。然而,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中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在70%左右。國家電監會辦公廳副主任兼研究室主任俞燕山曾指出,能源結構調整不可回避,本次行業新標準的出臺將加快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真正落實,燃煤電廠、鋼鐵行業以及水泥行業將成為重點監管對象。
事實上,自2005年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后,全球碳交易市場出現了爆炸式的增長。據聯合國和世界銀行預測,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場容量為1500億美元,未來市場規模可達到2000億至2500億美元,進而超過國際石油交易規模。我國自2008年開始陸續推進碳交易市場發展,在完善的碳交易市場體系下,凡是沒有完成減排任務的制造業企業,需要向超額完成減排任務的企業購買碳排放指標。我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將其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中,促使耗煤大戶積極開發清潔能源,以實現污染排放的降低。
PM2.5帶來的不僅僅是環境惡化的問題,更敲響了我國能源消費的警鐘,加快了煤炭退出歷史舞臺的速度。2000年以來,我國天然氣市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天然氣消費量連續10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13年,我國天然氣預計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12.2%。伴隨著天然氣戰略地位的提高,我國一次能源消耗比重有望改觀。
一直以來,在工業生產和消費環節,我國都行進在粗放的軌跡中,隨著社會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和對可循環發展的不斷認知,眾多工業企業開始走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之路。工業鋁型材行業積極響應政府節能減排號召,加強設備與工藝改造,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使節能減排與清潔生產同步進行,從而取得良好的經濟、環境與社會效益。
目前全球第二大、亞洲及中國最大的工業鋁型材研發制造商中國忠旺公司不斷探索綠色經濟的發展模式,并用實際行動打造出一條從生產到應用的綠色循環產業鏈。工業鋁型材產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需要經過鋁錠溶鑄、模具開發、鋁棒擠壓等多個步驟。作為工業鋁型材關鍵原材料的鋁棒,尤其是高性能合金成分的鋁棒對于產品質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鋁棒的生產需要經過熔化、提純、除雜、除氣、除渣與鑄造過程,是工業鋁型材生產能源消耗量最大的環節。然而,工業鋁型材行業大多采用燃油的方式生產鋁棒,由于受到市場價格、環境保護和生產安全等多種因素影響,亟待采用更優質的工業燃料天然氣替代原有的石油氣。因為液化天然氣與液化石油氣相比,具有價格低廉、燃燒穩定、廢氣排放少、安全性能高等優點,是熔煉鋁棒的理想燃料。
在工業鋁型材行業,鋁棒熔鑄過程中所使用的熔鋁爐的能耗幾乎占據了整個工業鋁型材加工能耗的40%~50%,對熔鋁爐等設備進行技術改造與創新,是節約能源、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的有效措施。由液化天然氣代替液化石油氣,對熔鋁爐進行升級,是中國忠旺重要的技術改造項目。2011年3月,在中國忠旺工業型材熔鑄車間熔煉鋁合金鑄棒生產過程中首次采用液化天然氣供熱方式,同年5月,新建的液化天然氣站正式投入使用,為工業型材熔鑄車間熔鋁爐全面改造升級為天然氣供氣系統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12年,中國忠旺已成功實現由天然氣代替高能耗、高污染的煤炭作為生產燃料,并在生產廠區內安裝世界先進的多點式氣體檢測設備,為安全生產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專家指出,凡是能夠減少污染、降低對自然資源損耗的技術、產品和服務,都可稱之為清潔技術。這種技術能夠使企業在更低的成本下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可以極大地幫助企業減少或消除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提高其對資源的利用率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4.江西省共青城市位于鄱陽湖畔,是全國最年輕的縣級市之一。近年來,共青城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初步探索出一條欠發達地區綠色發展之路,成為江西省實現跨越式崛起的排頭兵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展示區。
共青城市經濟基礎薄弱,經濟總量不大,但地理位置優越、生態環境良好。近年來,共青城市抓住一系列重大發展機遇,著力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2009年12月,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共青城市緊緊抓住這一重大發展機遇,充分發揮處于翻陽湖生態經濟區核心區域的地理優勢,著力把共青城打造成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試驗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展示區。共青城市是全國唯一以共青團命名的城市,黨和國家非常關心共青城市的發展,江西省委、省政府聯合共青團中央成立支持共青城市發展領導小組。共青城市加大宣傳力度,著力提升社會知名度和客商聚集度,積極將政治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大力發展“注意力經濟”,進一步打響共青城品牌。
發展綠色經濟,建設生態文明,是科學發展的內在要求。發展綠色經濟,關鍵在于有所取舍,有所為有所不為,努力把豐富的自然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轉化為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首先,強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守“犧牲環境換來的發展速度我們不要,保護環境的代價再大都不吃虧”的信念,堅持保護與開發相結合,努力探尋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有效路徑,促進生態與經濟、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自覺把創造綠色地區生產總值作為核心價值取向,堅決不走同質競爭的“套路”、低質增長的“老路”、犧牲環境的“彎路”。其次,大力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在工業發展中,設置綠色高門檻,堅決不上“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項目;大力發展文化創意、休閑度假、總部經濟等產業,全面推進鄱陽湖生態濕地研究中心等項目;堅持“微創”建設理念,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山體、水體和植被。現在的共青城市,空氣質量全年都在優良以上,地下水水質達到國家Ⅰ類水質標準,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耗能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1/3。
推動綠色發展,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積極創新科技扶持機制,每年至少拿出地區生產總值的3%支持企業引進新設備,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建立金融聯席會議制度,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成立生態產業發展基金,以金融創新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將發展產業集群作為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的有效途徑,按照“統一規劃、共享配套、集聚發展,以集聚促進節約、以集中推進集約”的要求,建立完善的產業服務鏈,健全生產要素和勞動力市場,吸引配套和關聯企業入駐,形成特色產業集群。
共青城市在推進綠色發展過程中,把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把強市與富民統一起來,讓老百姓共享綠色發展成果。2012年,共青城市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城鎮在崗職工人均可支配收入32500元,同比增長25%;農民人均純收入10010元,同比增長30%。全年投入民生領域的資金達到5.1億元,同比增長46.8%,占年度財政支出的43.6%。目前,已初步形成以社會保險為主體,包括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住房保障和社會慈善事業在內的社會保障制度框架。以社會保障為例,2012年提高低保救助標準,實現了應保盡保的目標,累計發放城市低保資金3024.2萬元、農村低保資金565萬元、醫療救助資金468.9萬元,提高了困難群眾生活質量,促進了社會和諧。
相關推薦: